Search

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,因張亞中在辯論會上獲得網路民調的高支持度,理應成為主軸的「打倒萬惡民進黨搶回執政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,因張亞中在辯論會上獲得網路民調的高支持度,理應成為主軸的「打倒萬惡民進黨搶回執政權」,卻被拉成「你到底要不要當中國人」的統獨爭議、甚至有「為了當堂堂正正中國人不能重新執政也在所不惜」的悲壯氣氛(張亞中口中的國民黨要成為理念型政黨),而「九二共識」四個字也如幽靈般揮之不去。

不知道有多少人會以為「九二共識」是在李登輝執政時期的辜汪會談談出來的?然而辜汪會談是在1993年舉行,即使談出什麼共識也不會叫「九二共識」。

事實上辜汪會談談判(是的,這是一場刀刀見骨的談判,不是什麼兩岸同胞血濃於水久別重會的溫馨樣板戲)的主軸是「保障『台商』在大陸的投資利益」,一點都沒有國族主義上的浪漫情結。這邊的台商加上引號,是因為當時台海兩岸還不能合法通商,西進投資的台灣商人,嚴格上來說都是違法的嫌疑犯,這點當時還被北京的談判代表唐樹備消遣「台商到大陸投資都是屬於間接投資,理論上,大陸沒有台商」。

當然,對於相信、且真正了解「九二共識」這套說法的人而言,他們說的九二共識是指「北京和台北政府都承認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,但對於『中國』代表意義各有詮釋」,也就是說,當大家都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才有後來的辜汪會談。不過主張有「九二共識」的人,事實上確實也放任「九二共識是辜汪會談談出來的」這種誤解到處流傳。

《新新聞》28年前,以評論的形式,留下辜汪會談的紀錄,透過這篇1993年5月2日出版的321期《新新聞》文章,希望能讓讀者們感受當時台海兩岸的政治氛圍,以及了解北京與台北兩政府各自要在這場會談中追求什麼目標。(新新聞編輯部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🔥《新新聞》全力監督公共政策,您的贊助支持,是我們前進的動力
http://bit.ly/3gqzxcT

🔔 加入新新聞Telegram頻道,熱門資訊一手掌握!
http://bit.ly/3c6Pi5b

㊙️LINE好友獨家全新服務
http://bit.ly/3bTyVIZ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新新聞》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,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及國際關係,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;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。 取名《新新聞》的用意,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《舊新聞》,因為,《新新聞》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,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,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,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,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,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,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、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。《新新聞》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,使新聞的真貌還原,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。 自創刊以來,《新新聞》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、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,以公是公非為依歸,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。《新新聞》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,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。 《新新聞》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,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,《新新聞》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,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。 《新新聞》取材的標準是:新聞自由、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。透過這三個標準,《新新聞》呈現出來的風格,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,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,而這正也是《新新聞》的目的,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,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。 《新新聞》在內容呈現上,包含「政治」、「經濟」、「社會」、「文化」、「兩岸關係」、「國際關係」;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,試圖有所消弭。 在電視未開放時代,爲平衡老三台(台視、中視、華視)有關選舉新聞之偏頗報導,並將「新新聞」的觀念與風格推之於影像媒體,乃於1989年製作「選舉大系」錄影帶八輯,以及於1993年製作「選情大家看」選舉新聞節目,反映二十一個縣市的選情共147輯。這兩次的作為,將台灣政治發展史上重要的縣市長選舉做了忠實公正的呈現,開影像傳播前所未有之先河。 《新新聞》它發生的影響,有如下述: ‧推動了台灣的政治改革。 ‧突破了台灣的言論禁忌。 ‧改變了台灣的新聞風格。 ‧啟發了新世代的視野抱負。 ‧培養了無數的新聞、政治及經營人才。 ‧製造了有品質、具指標性的新聞專業媒體。 ‧提供了海內外深刻解讀台灣的可信觀察。
《新新聞》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及國際關係,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。
View all posts